close

 


中港溪官義渡紀念公園


 



10/21為避開台北的陰雨,臨時起意拜訪了竹南的中港溪官義渡紀念公園。




 


其碑文如下:


台灣的河川多而短湍急。中港溪自不在例外。尤其在科學未發達的時期,難以架設橋樑,造成溪旁兩岸人民來往困難,因此在這種環境下,由地方仕紳集資購置田產,并以所收之租穀作為設置渡船的金費及渡夫的工錢,以利交通。本處由民間集資設置渡船之時間以不可考。中港溪於乾隆十二年。首見由官府義渡,但由於義渡管理馳媛以至被土豪所霸占經營,往往有強行勒索渡費及強行扣留旅客行李財物等不法行為。造成往返旅客之怨言,道光十六年﹝一八三六﹞就任淡水同知的婁雲巡視轄內民情後,認為大甲溪、房裡溪、中港溪、鹽水溪及井水溪必須設置義渡﹝即不收費的渡船﹞,以利臺南、彰化至新竹、臺北的交通。於是淡水同知婁雲率先捐出三佰元倡設義渡,併經地方紳仕募款得近九千元﹝其中中港莊民捐出二百元、中港總理葉廷祿捐五十元﹞,以此資金購置田園,做為基本財產徵收租穀充為經費,不足之額乃充公田園的租穀支應因此於道光十七年官義渡正式成立,於渡口處立碑。敘述官義渡設置緣起及章程并禁止渡夫向旅客收取渡費。


 


官義渡設置章程之中,有關中港溪官渡的條文如:一、中港溪不分大小水、長年設大小渡船兩只、渡夫六名,每名日給工食錢二百十文,年額共錢四百七十五千二百文。二、中港溪渡船日受潮水衝漬,易於朽壞,按五年大修次,共工料洋銀八十五元「新竹縣采訪冊」。


 


有關渡夫之任用,限制相當嚴格,由「中港渡曉論」文敘論有關民前十七年「一八九五」官府發給塭仔頭「中港溪口」住民陳坎為渡夫、所敘述內容可看出任用資格之嚴謹,該書記載:「該員年富春秋,力壯誠實,故信賴補缺任為渡夫,不得向通行人取渡費.............. 」本項官渡制渡,日據時期亦為承用,一直到民國五十年間才停止適用。


 


立於中港溪渡口的官義渡碑今已不存在,為緬懷先人之義舉,特將紀念碑重刻安置於本處,以為後代之紀念。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竹南鎮長 僅識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二月吉日


 




 

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其附近為竹南塭仔頭紅樹林生態保護區,有大片之紅樹林,



           溪岸充滿招潮蟹,間有磯鷸覓食。


 




 




 




交通:中二高竹南系統交流道下→往頭份方向,0.7 k加油站處右轉明勝路、塭內社區0.8 k過高速公路橋下即是停車場。
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1 的頭像
    f1

    F1的部落格

    f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